1946年愚人节当天,上海报纸刊登了两则假新闻,结果竟成为真预言

1946年,《上海时报》和《辛报》在西方的“愚人节”上故意发布了两则假新闻,目的是吸引公众的注意。第一则新闻称冯玉祥将前往美国“考察水利”;第二则新闻则说姜公美已被枪决。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公众人物,报纸一出,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反响。结果,冯玉祥后来真的提出了访问美国的请求,而姜公美原本只被判了五年监禁,最后竟然被枪决。真是让人难以置信! 四十年代的上海,依旧是繁华的都市,洋气十足。作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,上海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也最为明显。尤其是在文化圈里,那些名人们喜欢穿西装、喝洋酒、抽洋烟,追求一...


1946年,《上海时报》和《辛报》在西方的“愚人节”上故意发布了两则假新闻,目的是吸引公众的注意。第一则新闻称冯玉祥将前往美国“考察水利”;第二则新闻则说姜公美已被枪决。这两个人都是当时的公众人物,报纸一出,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反响。结果,冯玉祥后来真的提出了访问美国的请求,而姜公美原本只被判了五年监禁,最后竟然被枪决。真是让人难以置信!

四十年代的上海,依旧是繁华的都市,洋气十足。作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,上海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也最为明显。尤其是在文化圈里,那些名人们喜欢穿西装、喝洋酒、抽洋烟,追求一切“洋派”风格。对“愚人节”这种新奇的节日,作为当时最时尚的媒体,自然不可能错过。因此,《上海时报》特意选择了两位当时最具话题性的人物来进行报道。

冯玉祥当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,抗战结束后,他提出国家应该将建设作为首要任务,重视科技发展、经济建设与民主制度。他提到的许多观点,都是从西方借鉴的。《上海时报》的记者早已关注冯玉祥的动向,于是4月1日便发布了一则假新闻,称冯玉祥将前往美国考察水利,报道写得十分详细,甚至模仿了冯玉祥的语气和语言。令人惊讶的是,冯玉祥在当年的6月确实向政府提出了赴美请求。

另一则假新闻的主角是姜公美,他曾是国民党上海宪兵队的队长。抗日胜利后,他以“接收大员”的身份到处索贿、敲诈,造成了巨额腐败。当姜公美被捕时,上海的市民几乎都在期待他被判死刑。最终,法院仅判处他五年监禁,要求他归还赃款。尽管上级部门认为审判不公并准备复核,但一直未有结果。

展开剩余40%

1946年4月1日,姜公美已经在监狱服刑半年,《辛报》的一位记者捉弄公众,声称姜公美已被枪决。虽然这是个荒唐的谣言,但却有很多市民信以为真,并纷纷庆祝此事。部分人还带着鞭炮和横幅到政府门前表示感谢。导致当时的沪淞警备司令部显得非常尴尬。最后,姜公美的案子拖延至11月,他最终还是被从监狱中提出来,执行了枪决。

1940年代,国内媒体的“愚人节”报道远不止这两起。两年后,《南京人报》也发布了一则关于“鸡鸣寺道人”的虚假新闻。报道声称,一位年迈的道士来到南京,能够咀嚼铜铁为食,且能预知未来。许多国民党元老和代表纷纷涌向南京的寺庙寻找此人,然而,这则报道中的老道士并未出现。

那么,这些事件究竟是巧合,还是《辛报》与《上海时报》的记者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呢?其实,答案并非如此。冯玉祥访问美国的想法,早在1946年1月他就已经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到过,虽然当时未定行程。而姜公美的案件,上海市市长兼警备司令钱大钧在2月时就已经公开表示审判不公,并表示将向蒋介石报告复核。

发布于:山西省

相关资讯